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之窗 > 查看详情

在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来源:安阳日报 时间:2021-10-14


在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安阳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的冲锋号。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时代内涵、发展路径、战略举措,更加自觉地投身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生动实践,在全市奏响创新开放、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出色出彩的时代强音,在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是历史必然

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是市委站位全局和历史高度,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把握大势、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慎重决定的,既体现了市委对安阳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又体现了市委在发展思路上承前启后的连续性和与时俱进的拓展性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奋勇争先、再创辉煌的责任担当,是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一是承载重托厚望。国家和省对安阳城市发展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定位。国务院批准的《安阳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意见》提出,支持安阳建设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安阳等区域中心城市规模能级。可以说,中央和省委对安阳发展寄予厚望。市委提出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是对中央和省委殷殷嘱托的积极响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二是顺应时代大势。当前,区域发展和区域竞争的态势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从全国形势看,东部率先、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长江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体化、中原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态势愈加明显。从我省和周边情况看,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邯郸市提出建成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长治市提出加快建设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聊城市提出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濮阳市提出建设改革开放高地、省际区域中心,鹤壁市提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每座城市都在积极谋划未来发展,力争在区域竞争中拔得头筹、占得先机。市委提出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就是站在全国、全省发展的高度谋划研究安阳发展,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历史规律,确保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三是展现责任担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节点,在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背景下,在省委提出“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后,我市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如何确定大会的主题,制定一个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奋勇争先,出色出彩,使安阳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为全省发展作出贡献,省委很关注,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很关心。市委提出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是市委用辩证、历史、发展的眼光,站位新发展阶段,放眼全省、全国,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多年发展基础和区位、产业、文化等方面优势,毅然作出的重大抉择,关死后门、不留退路、说到做到。这是重振安阳雄风、再创安阳辉煌、实现跨越发展的行动号角,是历届市委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广大党员干部心心念之、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四是契合人民心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不仅是做大、做强产业,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还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民主政治,完善社会治理,推进共同富裕,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市委提出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期盼,也是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能够实现的一个奋斗目标。

二、坚定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信心和决心

从1996年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来,我市先后提出了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等目标,尽管在提法上有所不同,但历届市委都把它作为一个接续奋斗的目标。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虽与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只有一字只差,但它反映了一种更高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定决心,充分彰显了新一届市委把安阳人民和党员干部的共同愿望化作具体行动的使命担当和豪迈之情。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个指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航标,它是一个发起冲锋将要夺取的山头阵地,它是一个快要成熟需要跳起来摘的桃子,有着坚实的支撑和实现的条件。

一是目标引领方向。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一个好的奋斗目标可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对一个地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奋斗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三区五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实力、城市规模能级、基本公共服务、生态治理能力、文旅融合发展、社会治理效能、党的建设水平等八个方面实现区域领先,是引领安阳未来五年发展的方向标、任务书,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要求;不仅要求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还要求有较高的发展质量。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是对“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的继承发展,是打造“三区五中心”、建设现代化安阳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建成“一个强市”是纲,实现“八个领先”是目;建成“一个强市”是实现“八个领先”的总括,实现“八个领先”是建成“一个强市”的有力支撑,只有在八个方面实现了领先,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是机遇不可多得。当前,安阳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安阳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对弘扬红旗渠精神,对殷墟、甲骨文保护利用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安阳殷墟等遗址保护”,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响安阳‘殷都’品牌”,“加快建设上古殷商等文化旅游区,支持殷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遗产地典范”。这是我们最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还处于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一体化、中原城市群等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交汇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机遇不可多得,机遇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抓不住机遇,别人抓住了,机遇对我们来讲就变成了危机。要善于发现机遇,主动研究机遇,正确把握机遇,积极用好机遇。

三是发展蓄势待发。近年,围绕实现“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任务,围绕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转型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兴产业在培育,环保因素在破解,发展环境在优化,文化传承不断推进,干部作风不断改进,办成了一批大事难事,一大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有利于发展的因素正在积累形成,安阳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比如,安阳机场和沿太行高速公路、安罗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巩固安阳交通区域优势地位;林州光远、旭阳光电、克能锂电、安彩光热玻璃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安阳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曹操高陵文物本体保护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市文体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业发展。尽管我们在发展中还面临思想路径依赖、传统产业占比高、科技创新能力弱、环保治理压力大等突出问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正确应对、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化危为机,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四是路径清晰可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奋斗目标,提出要锚定“两个确保”,全面贯彻“十大战略”,并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安阳、打响安阳殷商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明确了重大工作、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形成了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操作性。特别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提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加强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对外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硬核措施,必将为安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我们要结合实际,把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重大安排、重大部署转化成一条条具体思路、一项项具体举措、一个个具体项目,推动安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是意志坚不可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自古就有着创新创造的精神,有着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有着不服输、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坚强和韧劲。特别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特别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夺取了疫情防控阶段性战略成果,战胜了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洪涝灾害,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壮丽篇章,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精神准备。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三、汇聚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强大合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复兴可期。”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征程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不少拦路虎、绊脚石,需要全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每名党员、广大群众拼搏进取、苦干实干、发挥作用,形成势不可挡、奋勇争先的磅礴力量。

一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学习、不掌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和内容,就谈不上贯彻落实。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同志都应把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党代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准确把握过去五年安阳取得的重大成绩,准确把握安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安阳、打响安阳殷商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战略任务,准确把握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是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坚强保证的重要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强化宣传,发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主力军。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蓝图也无法实现。要采用广播、报纸、网络、融媒体、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党代会精神的宣传报道和阐释解读,组织宣讲团、小分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搞好宣传宣讲,让党代会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党的主张、市委的决定转变成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不仅是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建设成果的享用者。要把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宣传党代会精神的过程变成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伟大实践中来。

三是建立台账,抓好落实。只有把市委作出的决策部署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加强跟踪问效,才能够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要主动认领任务。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都应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对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主动认领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台账、细化措施。要积极抓好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机制,主动把工作往前推、往前赶,干一件成一件。要勇于出色出彩。每一个县(市)区、每一个部门都应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以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勇者争、与高者攀、与快者赛,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一个个的区域领先、出色出彩来支撑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的实现。

四是党建引领,表率示范。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好,推动安阳高质量发展,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既坚决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厉惩治腐败,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在基层一线、项目一线、工作一线各显身手、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增强政治意识,扛起政治责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和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服务发展有机融合,更好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广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安阳发展结合起来,同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结合起来,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贡献智慧和力量。